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,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,增强自信心。为不影响学习,很多家长会选择在假期为孩子整牙,每逢暑假,口腔正畸门诊总会出现“扎堆”整牙的现象。怎么整牙?何时整牙?要不要拔牙?关于孩子整牙永远是个让家长关注的话题。但是关于整牙,有不少误区,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家长。
误区一:矫牙非要等到12岁
不少家长认为,等孩子换了乳牙,恒牙出来了,最好是12岁以后再整牙。
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,比如,在6~11岁这个替牙期中,儿童口腔里出现“地包天”等问题时,就不能等到12岁才去处理。因为不良的生长环境,有可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。而且,上下颌骨等到定型之后再来矫牙,处理起来会非常困难。
误区二:矫牙后牙齿会松动
矫牙就是要把牙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,根据牙槽骨和牙周的更新周期,牙齿移动的速度大约每月1毫米,在这个过程中牙齿略显松动,但移动到目的地三个月后,会恢复到治疗前的稳固程度,因此家长完全不必担心。
误区三:矫牙一定要拔牙
一般来说,口腔医生都会秉承尽量不拔牙的原则来制定矫正方案。牙齿排列轻度拥挤,或者有间隙的话,可以不用拔牙,而且矫治越早拔牙的几率就越低。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,专业的口腔医师可以通过扩弓、推磨牙往后、片切——邻面去釉等方式来获得充足的间隙,拔牙的概率也已经大大降低。
误区四:矫牙一定会痛
戴上矫治器之后,有可能出现不适感,如痛、胀、咬物不适等,而且这些感觉多是在第一次矫正时出现。最不舒服的也就是头三天,以后戴的时间长了,就慢慢会习惯。不过痛不痛因人而异,同时也会跟医生的经验有关。一般来说,儿童青少年戴上矫治器之后的感觉没成人那么强烈,因此,矫正还是要趁早。
总的来说整牙想取得理想效果,“一半靠医生,一半靠自己”。理想的治疗效果来自医生正确的治疗设计及患者良好的配合。假期时间充裕,不用担心矫正会妨碍日常生活学习,家长也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矫正进度,督促、协助孩子尽快适应矫治生活,以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。
-
2022-05-30
【媒体报道】缺牙不容忽视,种牙恢复健康
-
2022-05-19
【媒体报道】缺牙不补,后果严重
-
2022-05-10
【媒体报道】老伯喜获“新牙”,品菜香咬劲足
-
2022-04-23
【媒体报道】老人缺牙10年 种牙当天吃红烧肉
-
2022-04-12
【媒体报道】缺牙问题反反复复,这次终于解决了!
-
2022-04-01
【媒体报道】缺牙“重生”,他又能吃肉了
-
2022-03-25
【金华晚报】七旬阿姨种牙 吃得好身体才好
-
2022-03-18
【金华晚报】七旬阿姨缺牙数十载 种牙得牙享美食